上海今年将投放10万辆摩拜单车

2016-10-16 07:24:00来源:新闻晨报
字号:
摘要:记者昨日从徐汇区政府了解到,徐汇区政府已经和摩拜单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智能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标准。”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摩拜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因此短时间之内就风靡上海。

漕河泾开发园区内停放的摩拜单车

漕河泾开发园区内停放的摩拜单车

新闻晨报记者 李芹

从今年4月第一辆摩拜单车出现在上海街头,半年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摩拜单车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令人不得不正视共享经济时代,这种创新之举究竟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昨日从徐汇区政府了解到,徐汇区政府已经和摩拜单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智能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标准。

政府拟推动对接征信体系

提到公共自行车,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杭州模式。这种以政府投入、企业运营为主的模式使得杭州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城市——拥有7.1万辆公共自行车。

上海目前多个区也引入了这种模式,但是也存在归还使用比较不便、区区各自为政的现实情况。“对于目前的有桩自行车,政府的投入是以资金为主,但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公共自行车存在的问题。”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摩拜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因此短时间之内就风靡上海。

不过,因为摩拜无桩使用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有人将车停进自家小区、私自给自行车上锁、破坏二维码……虽然摩拜方面祭出了大幅扣分、罚款等措施,但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坦言,这些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他们一直希望摩拜不仅能解决三公里内的出行问题,也能培养一种文明习惯。因此,在技术手段之余,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外部手段的助力,比如引入征信体系,但这并不是一家企业能做到的。

上述徐汇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认同王晓峰的说法。他表示,这些问题仅靠企业的介入,力量可能有限,这个时候政府如果能够助力,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对政府来说,通过政策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也不需要一味地投入资金,才能解决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他表示,政府将推动把摩拜信用转移到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中的工作。“政府的责任是完善更好的共享经济环境,去引导每一位用户形成更文明的使用习惯,让这种新生事物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惠及更多市民。这也是对政府在公共自行车体系建设中一种有效补充。”

将成国内最大共享城市

谈及为什么选择徐汇区合作,王晓峰表示,徐汇区有着十分完整的城市场景,衡复保护区里的老洋房与老建筑,徐汇滨江的亲水环境,科技园区的现代与发展,还有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既是骑行的基础,也能让人通过骑行更全方面地了解上海。

“当然最重要是,在实际的运营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比如说有桩自行车,从招投标、到生产安装,再到最后的投入运营,都有一系列非常规范的模式和标准,这也使得一个城市如果想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到杭州学习个两天,或许就能把模式拷贝回去。”王晓峰说,但无桩自行车属于新生事物,这方面完全无标可循,要让它走得更远,必须建立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或模式。“不过这些仅凭企业,无法做到。”因此,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与沟通,他们和徐汇区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并将落户漕河泾开发园区。

王晓峰透露说,年底前上海将完成10万辆的投放规模。“照现在的增长势头,可能不到年底就能达到10万辆。这也将意味着,上海届时将超越杭州,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城市,同时还是最大的智能共享自行车城市。”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徐汇区一个区的投放量将达到5万辆。

助力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徐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沪上的交通研究院有着很完整的市民交通出行数据——轨交、公交、私家车、出租车,甚至连步行数据都有。唯一缺失的是自行车数据,原因就在于自行车的数据无法追踪。

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还是一个基于自行车王国构造的城市,可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的考虑基础是汽车,随之而来的是慢行系统的逐渐萎缩,自行车的使用环境并不友好。“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低碳出行的自行车理应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最好选择。”徐汇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依托摩拜大数据助力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比如哪块区域自行车利用率更高、哪些地方停放时间比较久、甚至哪些骑行路线更受市民青睐;还有科技园区与居民小区的自行车投放标准、数量与范围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这些都能从大数据中找到答案。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