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成:媒体在"一带一路"实践中肩负四项任务

2016-09-26 14:30:1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9月26日电 26日,“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内和英国、法国、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文化研究领域专家,致力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文化、文明形态的梳理、整合、研讨,实现推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大会由主会场与三个分论坛组成,分别是智库分论坛:对接智慧,激发“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媒体分论坛:搭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企业分论坛:深化务实合作,共享“一带一路”新机遇。与会中外嘉宾将在主会场和三个分论坛进行精彩发言。

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在分论坛上发表题为《奏响"一带一路"大时代中的丝路乐章》的主旨演讲,就"媒体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和使命"提出四点倡议。

以下为王树成演讲全文:

媒体界的各位同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西安,共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交流合作大计。

今天,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办这场国际研讨会,具有特殊意义。早在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和商人从长安出发,伴随着东来西往的阵阵驼铃,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东西方文明相互交织、包容互鉴,演绎出世界文明史上令人惊叹的丝路传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响应。用行动加入朋友圈,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用行动为中国方案"点赞",也成为潮流。在这个朋友圈里,中国发布消息,他们积极点赞、评论;中国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他们热情相迎。

沿线65个国家,共有44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覆盖国家的外贸、外资流入,每年增速分别是13.9%和6.5%,高出全世界平均增速一截。"一带一路"愿景为中国与广大沿线国家致力于共同圆梦、追求美好生活描绘了宏伟蓝图。

据专家测算,在未来10年内,"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国家整个出口将会占世界的1/3,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一带一路"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和使命",这是摆在所有沿线国家媒体面前的一个问题,因为文明之间的对话,仰赖于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灵沟通,离不开各国媒体架设起交流的桥梁。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表达四点思考,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要关注"合唱",摒弃杂音、噪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顺应国际大势、切合时代主题、惠及长远发展的一项伟大战略构想。甫一提出,因其既有厚重历史感,又有鲜明时代性,在沿线国家乃至西方社会掀起热潮,并引发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

但我们也注意到,热议之外,也不乏噪音、杂音:诸如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文明冲突论、地缘冲突论,不一而足。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噪音、杂音在各沿线国家的"一带一路"实践中不攻自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中国要谋求什么势力范围,而是要携手沿线各国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不是要营造中国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不是搞单向输出或强加于人,而是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

噪音杂音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些西方国家失势后的心理失衡。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多国响应和积极参与的现实,表明丝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始从困惑中觉醒,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还原世界的多样性。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一带一路"被称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旨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21世纪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补全球化短板,推动全球化从部分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方向发展。事实充分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不能再简单地依赖历史惯性,更不能仅以西方规划作为参照系。

沿线国家媒体应认清世界大势,不为杂音噪音所扰,努力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伟大实践,共奏"平等、合作、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时代和声。

二、要书写实践,讲好丝路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近150亿美元。

如今,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牛津大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有本新书叫《丝绸之路:新的世界史》,里面的论述打破了近代欧洲学者杜撰出来的"欧洲中心论"神话。他说,"几千年来,正是东西方之间的地区,即把欧洲与太平洋联系在一起的地区,构成地球运转的轴心。"连西方人都已经承认的伟大实践,是沿线国家媒体大力报道的生动素材,更是媒体同行应予浓墨重彩的华丽序章。

三、要合作交流,弘扬丝路精神。

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迄今已经举办3届,成为参与国家最广、媒体数量最多的全球媒体峰会。今年论坛所形成的"一带一路全球媒体协作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媒体联盟""一带一路新闻报道多语种服务云平台"等六大成果,夯实了双边和多边媒体合作,展现了传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能量。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是资源整合的时代,也是思维方式和资讯接受方式大变革的时代。亚欧等沿线国家的媒体应该携手合作,聚焦"一带一路"主题,弘扬丝路精神,在内容互换、资源共享、人员交流、业务培训上加强互动,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应用,联手共建合作媒体,共同举办网络论坛、媒体协会、采访活动,为促进民心沟通,推动产业对接,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通意合同心圆,为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帮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从"一带一路"建设中互利共赢。

四、要整合智慧,推动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体现着相知相通。正是民心相亲跨越了各种艰难险阻,才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马可波罗东方游记等史诗故事,才谱写了中国和沿途各国人民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通互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移动化、社交化的时代,媒体已打破单一的传播形态,无论是纸质媒体,电视媒体,都借助于网络发展自身形态,拥有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十数亿网民,媒体要借助于媒体融合的大势,携手合作,相向发力,积极设置议题,组织线上线下互动合作,广泛参与,整合智慧,为"一带一路"建设凝心聚力,演奏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各位同行!

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一书中说,"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也希望,当历史评判我们这一时代的媒体时,我们没有因忽视"一带一路"这个最宏大和最重大课题而留下遗憾。

谢谢大家!


责编:刘子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