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上将旧居等深夜遭强拆 官方:已无法补救

2016-08-26 15:10:36来源:央广网
字号:

  央广网哈尔滨8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的网友发帖说,当地一棚户区内的几处房屋在深夜遭到强拆,而这些房屋可不是什么一般的“棚户”,而是开国上将刘亚楼旧居等具有文物意义的历史建筑。

  刘亚楼,1910年出生,福建武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亚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5月7号,刘亚楼上将在上海病逝,时年55岁。

  昨天,双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证实,文物确实遭到人为破坏,损毁严重,不可恢复。那么,是谁如此目无法纪,竟敢把文物变成一堆瓦砾?事已至此,除了严肃追究责任之外,面对已经“不可恢复”的文物,我们真的没有什么补救措施,来留住这段历史了吗?

  在记者昨天晚上得到的一份一页半A4纸篇幅的的情况说明中,双城区人民政府表示:6月25号凌晨,双城区东北隅棚户区内尚未定级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确实遭到人为破坏。双城区文体广电局局长郑孟楠证实,其中确实包括网传的刘亚楼将军工作旧址。郑孟楠介绍说,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坐落在双城,这些老房子都有驻军,参谋长刘亚楼的工作旧址,参谋部旧址,独立团旧址,卫生所、警卫连,都跟革命历史文物相关,这七处不可移动文物还有一处林匠铺属于历史遗迹。

  双城区人民政府介绍,区文物保护部门第一时间封锁了现场,设立文物保护警示牌和警戒线。从网友拍摄的照片看,现场确实已经立起了“此处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场”的红底白字的告示牌,落款日期是7月5号,文物被拆除10天以后。可惜,警戒线内已经只剩下一地的碎砖。双城区人民政府介绍,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把亲手推倒了文物的铲车司机李某某和其雇主、拆迁公司负责人常某某抓获,已提请检察机关正式立案批准逮捕,目前正处于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阶段。那么,这个拆迁公司是什么背景?拆房是为了商业开发还是棚户区改造,或者其他目的?他们拆房之前政府部门知不知道?双城区人民政府在这份情况说明里没有提及。郑孟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只是表示,区里已经通知过了规划局、住建局以及拆迁办,还发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录以及文物保护法两高司法解释,对方知道这里有文物。

  然而,所谓的“失误”还是出现了。情况说明中的措辞是“尚未定级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个尚未定级,是文物惨遭毒手的原因吗?我们熟悉的称谓一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等,这7处文物,为什么没有定级呢?双城区文体广电局局长郑孟楠解释,国家组织专家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集》里面选了一些认为具有代表性的进入大数据库,之后发函要求各级文物部门尽快公布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定级不是说它不是文物,是等待定级,它的历史价值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发掘,然后再定相关级别。

  确切地知道是文物,也下过文告知规划局、住建局、拆迁办,不管怎么说,拆总归还是拆了。双城区委、区政府已经责成监察局、文体广电局等相关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该追责追责,该起诉起诉,我们更迫切地想知道的是,对被拆毁的文物,真的没有补救措施了吗?双城区文体广电局局长郑孟楠只能说两个字——遗憾:“拆了就是拆了,因为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损毁之后不允许原地重建,只能进行遗址保护。比如731大烟囱被拆毁了,拆了之后不能原地再建了,原地只能作为遗址保护了,这是文物保护法规定的。”

  确实,历史文物之所以珍贵,也许正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或者叫“一次性”。不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策展人曹欣欣认为,如果说补救,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原址原样的基础上做部分修复,还是能够发挥形象地教育后人的作用。

  曹欣欣介绍,虽然从文物认定的意义上,刘亚楼将军旧居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记忆;但是跟古老的文物讲述历史同样重要的,是今天的人们记住历史。

  曹欣欣说,毛主席戴过的八角帽、朱德的扁担、朱德的手枪,有些博物馆也是做了复制件以后展出。这已经不是文物的严格的意义,但是通过这些复制件,也能给观众一些直观的感受。不可移动文物在原址上按照原样重建,也有一部分意义等同于可移动文物的复制品。

  当然,需要记住历史的,不仅是老百姓。(记者崔天奇 迟嵩)

责编:孙蒙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