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热捧的“分答”是“金点子”还是“神忽悠”

2016-07-22 17:03:55来源:海外网
字号:

u=3062146663,283606674&fm=11&gp=0.jpg

海外网7月22日电 仅仅三天时间,王思聪就凭借32个几十秒的语音回答轻松将25.7万元收入囊中,汪峰、章子怡、柳岩、黄健翔、窦文涛、李银河、贾跃亭、茅于轼也都给它带来了带来了巨大关注,这款神奇的“爆款”产品就是今年5月横空出世的“分答”。

“分答”顾名思义,一分钟回答,这是继“值乎”之后又一个知识付费的互联网问答产品。今年5月15号,这款从果壳网孵化出的语音付费问答产品用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的“金点子”到刷爆朋友圈的“网红产品”,短时间内,“分答”不仅成为互联网产品中的一匹黑马,获得众多网络大V和名人、明星的热捧,同时也遭到了很多的非议和质疑。

u=986960699,2561372382&fm=11&gp=0.jpg

 在7月16日举行的MIIC(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在“知识分享与商业化”分场,分享了他对于产品和趋势的观察。姬十三还是果壳的创始人、CEO,从科学松鼠网到果壳网,姬十三凭借果壳系积累了大量的忠诚粉丝,但之前的受众都只能算小众,直到“分答”出现,姬十三才算真的火了!

怎么个”分答“法?

分答的游戏规则很简单,角色只有三种:回答者、提问者和偷听者。其实和我们平常问答的环节很相似,回答者只需要说明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价格规定在1~500元间,感兴趣的用户可以付费后对回答者进行≤50字的文字提问,最后,答主通过≤60秒的语音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用户还能付费1元钱来“偷听”其他人提出问题得到的答案。被“偷听”一次,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所以回答能赚钱,提问也可能赚钱。

问答环节结束后,“游客”若感兴趣,可以继续花钱收听,所付的钱将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目前在“分答”上注册的用户包含:王思聪、汪峰、章子怡、Papi酱、佟大为、罗振宇、程维、蒋方舟、张泉灵等众多明星或网络大V。

“金点子”还是“神忽悠”?

不得不承认“分答”确实火了一把,有一段时间曾占据了四五家科技媒体的头条,但是究竟它是“金点子”还是“神忽悠”,众说纷纭。

u=4070382471,3388877298&fm=11&gp=0.jpg

有人说这是尊重别人脑力劳动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凭借奖励机制让回答者有针对性的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专业化的解疑,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真正有知识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换得收益。可是也有人质疑短短几十秒的语音真的值上百甚至上千嘛,简直是“神忽悠”。一些明星、网红的提问价格动辄上千,比如,仅仅三天时间,王思聪就凭借32个几十秒的语音回答不费吹灰之力将25.7万收入囊中,而许多专家学者几十元的提问价格显得“寒碜”不少。目前的情况看来,分答上明星、网络大咖的收入和人气都远远超过专家、学者,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无关知识的。

这不禁让人质疑:分答究竟是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一次性消费平台还是真正能够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实用、靠谱回答的“知识分享平台”?有学者质疑,获得现象级成功的分答离知识分享越来越远,反而逐渐向社交靠拢,其实是把私人的、独有的社交体验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商品卖出去了。

对此,姬十三觉得“现在很多人把分答的蹿红归因于明星效应,而非知识传播,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分答兼而有之。事实上,简单地看粉丝经济和知识经济都是很偏颇的,如今这个年代,知识人应该拥有粉丝,有粉丝的人应该把自己变得更深度,所以知识经济跟粉丝经济加在一起就是分答。分答就要玩粉丝经济,但分答也在玩知识经济,这是完全不冲突的。每一个知识人都应该拥有大量的粉丝。”

至于分答上最火爆的明星八卦,姬十三表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玩法”,分答的核心在于“让各个领域里的专业人士在分答给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和建议”。分答做的既是知识经济,也可以看成是粉丝经济。相较于果壳、在行,不同的产品都聚焦在知识经济上,只是解决了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问题。

什么让“分答”迅速蹿红?

据海外网了解,对于分答的火爆,姬十三认为背后有三个原因:知识到了消费升级的一个时代;互联网呈现出更多精致、定制化的收费状态;分享经济给人们的习惯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知识到了消费升级的一个时代;

过去我们大量、免费地消费知识跟信息,但其实在很多领域出现是一样的,人们寻找更定制的一个产物。分答正好融合这样的需求,分答上是为你定制一条内容,声音的模式更有亲密感,付费后给你一个更加定向的结果。这和你在互联网上随便看到一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感受。

因此,从消费端来讲,人们愿意为这样的东西付费。人们不愿为一两百字的文字付费,语音不一样。语音更亲密,所以愿意付费。从供给端来讲,过去一直在谈的词是认知盈余大量在互联网上贡献了很多内容,有很多UGC的网站,所有的人都是不赚钱、不变现的。

第二,慢慢地出现更多的收费状态;

整个互联网在过去两年发生变化,任何地方都在慢慢地开始出现更多的收费状态,这使得一个完全免费的互联网变成更精致、更定制化的互联网状态。所以从认知性角度来讲,这么多人在互联网上慢慢会退去,产生靠内容变现的趋势。

第三,在过去三到五年里,整个分享经济带来一个大的变化。

我们看到途家也是非常好的分享经济的代表。这么多分享经济的模式,使得人们在闲余时间来分享自己。从分享车子、房子,到今天分享头脑中的价值,在整个分享经济大的习惯变化上,人们发生了变化。三到五年里面,这些变化趋势带来分答的今天,使其成为可能性。

当我们谈“分答现象”时,我们在谈什么

比分答更早走红的知识收费产品“值乎”是分答的前辈了,2016年4月1日愚人节凌晨,用户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而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

“值乎”可以看作知乎的商业化尝试,一经推出也曾引爆朋友圈,但是由于多是通过朋友圈来传播,不少网友吐槽,“如果是利用熟人社交来创收,或许不会长久,因为老熟人的钱自然不能天天‘坑’”。网友“冬木古雨3587188”认为:不是所有人脑中都有有价值的东西,当你刮开一个标题党,又刮开一个标题党,第三个还是标题党的时候,你还觉得这个点子有意思么?

和“知乎”相比,“值乎”最大的特点是对回答问题的人给予金钱回报这种直接的激励机制,相比“知乎”上的无偿回答问题,“值乎”显然可以激励更多人,但同时也更多依赖于问题的噱头,依靠熟人圈的传播,吸引注意、勾起好奇心,按捺不住好奇心驱使的人便会自掏腰包,这种形式更像是一种游戏。而相比于“分答”的霸气,“知乎”则显得更加务实和沉稳,干活明显更多。

39094-1.jpg

“知识经济跟粉丝经济加在一起就是分答。分答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讲它是一个更方便的工具,对于需求者来讲,相比于文字,语音具有亲密感和私密感,它会带来一些不同的体验。”姬十三认为,“本质上我们一直在做的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的服务和交易,每个人去卖出自己的智力和时间。”

从长计议 敢问路在何方?

姬十三坦言,“分答挺不容易的,首先的确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没有死。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还没有死可能是人们对它最大的祝福。我在内部一直复盘说,分答不像一个月前那么火,这样一个产品早期的时候去火,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和任何一个现象级的网络产品一样,长远发展是一个棘手且让开发团队最难解决的问题。火了,然后呢?

明星和网络大V们的热捧都是表面现象,他们只是来“玩儿”的,当兴致过后,不可能长久地频繁地留下来,因此用户的“粘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浩认为,目前“分答”上分享的信息大部分并不是“知识”,而是出于猎奇心而寻求的八卦信息。如果要真正分享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仅凭借单向的几十秒语音的传播是很难达到真正的知识分享的,是违背了双向的知识性交流的规律。因此,“分答”的用户“粘性”是其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u=2669556187,1668533401&fm=11&gp=0.jpg

沈浩告诉海外网记者,“‘分答’的这种模式我是看好的,能够打破很多传播屏障,让很多平常接触不到明星、大V或专家学者的网友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收听到针对他们个人的问题的回答。但是,它并不能够颠覆像‘知乎’这种信息分享平台。目前,它更像是一种社交活动,如果要长期发展下去,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发展某些其他方式难以获取的知识分享。所以我觉得,‘分答’应该是平稳在某些特定领域,而不会停留在泛而广的问题上。”

姬十三表示,分答下一步需要更加关注各垂直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服务建设,比方说法律、健康、心理、职场领域的知识服务,其实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涌现出来,来这里用一种很放松、很方便的方式为用户去提供服务。

“知识变现”是互联网经济中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精英圈觉得知识付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分答”的闪亮登场究竟只是刮起了一阵“网红”的风,随即销声匿迹,还是说能够带动国内网络平台“知识变现”的发展?目前我们无法判定,正如“分答”创始人姬十三所言,“互联网产品都是有概率的,没有人知道哪个互联网产品能成功,一个产品是否真正押对用户的习惯,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如何,“分答”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责编:沈英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