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6问尼斯恐袭:法国为何总是“很受伤”?

2016-07-16 06:11:41来源:新京报
字号:
摘要:当地时间7月15日,法国尼斯,警方和法医在恐袭发生现场进行调查。在面对这样大规模人群聚集时,警方应更进一步加强戒备,应对现场设置多条封锁警戒线,让恐怖分子无法通过驾车接近人群。

  当地时间7月15日,法国尼斯,警方和法医在恐袭发生现场进行调查。图/视觉中国

  原标题:6问尼斯恐袭

  当地时间7月14日22时,法国尼斯国庆日烟火汇演现场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目前已导致至少84人死亡,还有200余人受伤。恐怖袭击为何发生在尼斯?这样的袭击究竟能否避免?从《查理周刊》总部遇袭到巴黎恐袭,再到尼斯恐袭,为何这些发生在法国的恐袭总是如此大规模,伤亡如此惨重?围绕法国恐袭,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开。

  1 恐袭为何此时选择在尼斯?

  前法国外籍军团陆军下士,现法国一家安保公司的创始人傅晨介绍,现在正值休假季节,尼斯是夏天南法最热门的旅游城市,巴黎人几乎全体南下度假,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也都偏爱尼斯。尼斯机场停机坪一望无际的私人飞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说,恐怖分子选择旅游城市尼斯,还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

  此次发生袭击的英国人漫步大道,长达5公里,是尼斯沿海最著名的街道,也是尼斯的标志。14日是法国国庆日,尼斯十几万游客都聚集在英国人漫步大道庆祝国庆烟火,这样大规模的人群聚集,为恐怖分子提供了袭击目标。

  此外,尼斯郊区住着庞大的穆斯林人群。此次制造袭击的凶手是突尼斯后裔,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或没有工作,很容易被伊斯兰国渗透,成为恐怖分子。

  2 恐怖分子为何驾车撞人群?

  傅晨曾多次参加过法国本土反恐巡逻及非洲反恐战争,他介绍,法国此前发生过多起穆斯林开车冲撞人群的事件,2014年圣诞节,在法国西部城市南特,一名极端穆斯林驾驶一辆白色小货车冲进南特市中心的圣诞集市,导致一人死亡,9人受伤。此前,在法国城市第戎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傅晨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独狼式”恐怖袭击,袭击者制造这起袭击事件是精心策划,而不是随机选择的结果。选择重型卡车是因为能制造更大规模的伤亡;袭击者往往抱定必死信念,他们在车上装满弹药和爆炸物,如果撞人造成的死伤程度不高,他们会开枪射击或用手雷攻击,甚至还会在车里准备大量简易爆炸物,在人群中引爆,从而制造更大伤亡。

  3 卡车上的武器从何而来?

  据报道,尼斯所在地区官员称,在肇事卡车上发现了枪支和其他更重型的武器,包括手榴弹等。这些武器究竟从何而来?

  傅晨表示,恐怖分子的武器一般都是通过走私偷运的渠道获得,一般来自意大利半岛或马赛,因距离北非较近,通过海运走私军火不是难事;还有一个渠道,是通过东欧私运过来的。

  4 事发时法国警方表现如何?

  傅晨认为,事故发生时,现场警力相对充足,在卡车疯狂冲撞人群时,警方及时开枪击毙了司机,事故后几十分钟内,大批救援车辆人员,甚至救护直升机都赶到现场。

  然而,在面对这样大规模人群聚集时,警方应更进一步加强戒备,应对现场设置多条封锁警戒线,让恐怖分子无法通过驾车接近人群。

  傅晨也表示,法国警方无法对所有潜在的恐怖分子进行全面监控。

  前法国情报部门DGSE的成员克劳德莫尼科特曾表示,目前欧洲约有6000个圣战者,这表示实际该列为危险人物的人数应在1万到2万之间。监视一名可疑人物约需要至少25个情报人员,如果是积极活动的可疑分子则需要50人-80人之间;欧洲至少需投入12万到50万情报相关人员进行监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5 恐袭分子如何选择目标?

  尼斯恐袭发生后,法国警方确认,袭击者是一名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人。尽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尚未宣布对事件负责,但分析认为,这种“独狼式”袭击符合伊斯兰国的特点。伊斯兰国是否专门针对法国?他们究竟如何选择袭击目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表示,伊斯兰国在选择袭击目标的时候,并不是针对特定的某个国家。近期,孟加拉国、土耳其,以及美国的奥兰多都发生了恐怖袭击。所以,袭击不是单独针对法国。但是法国在中东推行的错误的地区政策,确实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而且,穆斯林人口占法国人口的10%,这些穆斯林移民很难融入主流社会,逐渐转向极端主义,恐怖分子也借机混入其中。

  田文林认为,伊斯兰国选择袭击的目标、袭击的方式都不确定,但共同点是,针对的都是无辜平民,以滥杀无辜,制造大规模死伤为目标。而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袭击法国,是伊斯兰国对近期多国围剿的疯狂报复。

  6 法国为何总是“很受伤”?

  这是法国在不到19个月内,遭受的第三次大型恐怖袭击,法国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青睐的打击目标,不仅如此,欧盟总部驻地布鲁塞尔也面临同样威胁。

  相比头号目标美国,欧洲只是恐怖分子打击的第二目标,但为何每次恐袭伤亡如此惨重?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中心主任李伟看来,不仅是法国,欧洲近年来之所以总发生大规模人员伤亡恐袭,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反恐能力弱、投入比较少、防范措施比较弱。

  反恐情报收集能力薄弱。以法国为例,李伟称,有报告指出法国在反恐情报收集上“全面失败”。情报能力不强使其防范恐怖袭击缺乏最关键环节,这就是法国为何在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下仍能遭遇大规模伤亡恐袭,没有反恐情报前期预警和防范发现能力,再多其他反恐措施也只能是疲于应对、防不胜防状态。

  恐怖分子无孔不入,无固定作案模式也给反恐带来难题。此次法国欧洲杯期间,有报道称,极端组织可能发动恐袭,在法国国家安全机构高度戒备下,欧洲杯相安无事,但恐怖分子却在欧洲杯结束不久就让法国政府再次措手不及。

  法国反恐投入远逊美国。欧洲杯安保是固定目标固定地点的反恐防范措施,因此相对较容易,欧洲主要防范比赛场地和运动员驻地。李伟指出,相比之下,日常反恐难度较高,特别是情报收集上,要在发动袭击之前发现蛛丝马迹,这个重要反恐能力牵涉到人力和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欧洲国家在这方面投入明显不如美国。

  李伟说,法国虽面临如此严峻恐袭威胁,但每年反恐投入才六七亿美元,而美国投入470多亿美元,美国9·11后在全球和本土反恐情报搜集能力都很强。没投入就没产出,相比之下,法国反恐情报能力与美国相差甚远,美国挫败的未遂恐袭远超法国,法国挫败恐袭次数少,发生频率必然高。

  恐袭令欧洲国家总是很受伤还因其制约因素多,阻碍防范措施升级。李伟解释,虽然棱镜门被曝光,但出于反恐考虑,美国民众的反对声浪不那么强烈。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要通过反恐措施都难度很大,例如,保留航班人员信息的政策也无法通过。一些国家的空港和其他公共交通设施场所安保措施都不强。

  法国防范措施不周全。在欧洲国家政府反恐存在重大缺陷的同时,恐怖分子却在不断升级和变换袭击手段,本土极端分子发动“独狼式”袭击让法国等欧洲国家政府疲于应付,此次袭击嫌犯被指是突尼斯后裔穆斯林。

  本次袭击是用卡车冲撞,这在以前尚无先例。李伟解释,此次袭击手段暴露出两个问题。首先是恐怖分子策划能力加强,通过对政府反恐防范措施观察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袭击工具,相比用大量炸药,卡车这个作案工具容易获得且不会引起安全部门怀疑。其次,法国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周全,当天放烟火肯定也加强戒备,但嫌犯用卡车冲撞让现场安保人员防不胜防,应对不力。

  新京报记者 颜颖颛 王晓枫 实习生 田实

责编:刘子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