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实录)

2016-03-11 15:40: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人民政协报记者】:

请问傅成玉委员,刚才您提到今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下滑压力更大,我们也看到当前制造业出现了一些疲软现象,比如自主创新乏力、有效供给不足。请问,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该怎样作为?

【傅成玉】:

国有企业与整体经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密不可分,因为国有企业的主要部分还是在实体制造业,实体制造业需要转型发展,需要调整结构,但背后的核心是要深化改革。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需要发力,这个力源就是改革,如果不改革,我们这个力发不出来。所以结构性的改革才能推动结构性的调整。现在国有企业有大量的资产,有大量的存续资产和大量的无效资产,也有大量的优质资产,怎么样把无效资产变成有效,把优质资产变得更优,背后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通过深化,如果不改革,也就是说原来的体制机制不能保证我们来实现中央提出的要转型升级换代进入中高端,所以不换体制机制,很难把现有的资产、原来的不良资产盘活、把增量资产做优。

所以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现在需要在改革上发力,包括技术创新。我们说技术创新,一谈很明白,但是背后创新的本质不仅仅是投资,也不仅仅是研发能力,不仅仅是人才,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中国不缺人才,缺培养人才、使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什么样的机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过去的机制就把我们人培养成这样了,现在要求我们人要升级,机制就得改,否则人上不去。所以现在很多领域发现的不是经济发展速度慢了,是我们速度发展太快了,但是人发展没跟上去。所以我们在低水平上重复做的多了,现在需要人上去,人上去的背后是体制机制要上去。所以根本的问题要深化改革。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王文彪委员,“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刚才您也提到了“一带一路”。请问您认为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走进去、走上去”?

【王文彪】: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一带一路”倡议于中国,应该说受益于世界。我们中国的企业是受益其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概有60多个,有44亿人口。应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记得4号下午总书记在讲话时描述“一带一路”,提出优化的一个景象,后来这个战略就逐步清晰了。所以把一个优化的景象变成一个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为我们中国企业,无论是公有的还是非公有的,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但是根据这么多年我们在走出去的路上也看出不少问题,这位记者提问就是我们如何走进去、如何走出去、走上去,更重要的是融进去,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比如说我们在非洲的一些投资,我们和当地的政府、当地的经济社会融进去了吗?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既然勾画出来了,形成全民共识、全人类的共识,我们就要把握好如何走进去、如何融进去这个关系。

如何把握这两者关系呢?我觉得就要找最大公约数,就要找我们走进去,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公约数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公约数就是两个字:绿色或者是生态。因为绿色和生态是没有国界的,巴基斯坦人也好,印度人也好,也想望着蓝天绿地白云,向往着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的融进去,一定要考虑绿色先行、生态先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是荒漠化地区,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等,和新疆、甘肃、内蒙古差不多,荒漠化程度比较严重。现在我们中国在荒漠化治理上领先世界,所以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和中国治理荒漠的意愿一样,十分强烈。随着亿利这些年创造的库布齐治沙模式逐渐得到认可,加上两年一次在库布齐召开的国际论坛,国际社会还是很关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生态修复合作。所以我们希望用生态修复合作来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

责编:贾雯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