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马里在历史上曾沦为法国殖民地

2015-11-20 20:07:43来源:新华网 分享:
字号:

  简 况

  

  【国名】马里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Mali)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黄、红三色。绿色是穆斯林崇尚的颜色,马里人近70%信奉伊斯兰教,绿色还象征马里肥沃的绿洲;黄色象征该国的矿产资源;红色象征为祖国独立而战斗牺牲烈士的鲜血。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是非洲国家团结的象征。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城堡,其上为一只展翅的和平鸽,下方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两张引箭待发的弓。圆周上方为法文写的“马里共和国”;下方用法文写着格言“一个民族、一个目标、一个信念”。

  【独立日】9月22日(1960年)

  【国庆日】9月22日(1960年)

  【国家政要】总统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2013年8月当选,9月就职;总理莫迪博·凯塔,2015年1月任职。

  安理会再度谴责马里政变呼吁立即恢复宪政 安理会强烈谴责马里政变 非盟中止马里成员国资格

  【自然地理】面积124.1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西邻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境内大部为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较平缓,最东部和中、西部有一些砂岩低山和高原。最高峰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1630万(2012年),马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班巴拉、颇尔、塞努福和萨拉考列等23个民族组成。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8%居民信奉传统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巴马科 (Bamako)192.7万(2012年);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34~39°C,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6~33°C。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9个大区和1个中央直辖管区(首都巴马科)。

  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行的传统非洲猎人聚会活动中,一个马里猎人将一条活蟒蛇像帽子一样顶在头上。>>

  【简史】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56年成为“法兰西联邦”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苏丹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8月联邦解体。同年9月22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马里共和国。莫迪博·凯塔任总统。1968年11月19日穆萨·特拉奥雷中尉发动政变,推翻凯塔政权,成立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掌管国家权力,特拉奥雷任主席。1979年3月马里人民民主联盟成立,特拉奥雷当选为总书记。同年6月全国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第二共和国诞生,特拉奥雷当选总统。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自行解散。1991年3月25日一批军官发动兵变,逮捕了总统穆萨·特拉奥雷,成立了以阿马杜·图尔尼·杜尔中校为首的全国和解委员会。1992年1月,公民投票通过了新宪法,同年4月举行全国大选,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当选总统,6月宣誓就职,成立第三共和国。1997年5月,科纳雷蝉联总统。2002年5月,前军政权领导人杜尔作为独立候选人当选总统,2007年4月连任。2012年3月,马里突发政变。部分军人推翻了杜尔政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8月正式组建包含各党派和社会力量的民族联合政府。受军人政变影响,马里北部基达尔、加奥、通布图三个大区已被“西非圣战统一运动”和“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极端宗教组织和恐怖势力占领。

  自2012年3月突发军事政变以来,马里局势一直不稳,该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已被极端宗教组织和恐怖势力占领。2013年1月10日,马里政府军与北部武装人员在位于首都巴马科东北约600公里的重镇科纳镇发生激烈交火,首都安全受到威胁,马里政府向法国和联合国请求援助。法国宣布向马里出兵,向马里政府军提供支持。八国集团和欧盟的主要国家也纷纷声援法国的军事行动。

  2013年6月,马里过渡政府同图阿雷格部族武装签署停火协议,为在马里全境范围举行总统选举铺平道路。

责编:庞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