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4日14:14來源:羊城晚報字號:
北京大學招辦表示,在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咨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7月23日新京報)
贊許 北大此舉有風骨
晏揚:拒絕索要獎金的高考狀元,將獎金發放給家庭困難的優秀新生,北大此舉體現了一所大學應有的風骨和操守,值得大加稱贊,同時也值得其他高校效仿。
許朝軍:如果“狀元”一旦成為一種可以擁有和索取特殊權利的工具,那麼必將更大程度上刺激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的抬頭,這更不利於素質教育的推廣和人才培養的科學。
不解 申請獎學金成了“索要”?
劉昌海:高校向學業成績優異或其他方面表現杰出的人才提供巨額獎學金,這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學校可以光明正大地給,學生也可以理直氣壯地申請,這並不丟人。也許北大並不認可這種做法,但拒絕了別人的申請,也算不上是什麼值得夸耀的事情。在招生大戰中,北大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底線,但把拒絕申請巨額獎學金的高考狀元當成閃光點進行宣傳,似乎對學生、家長以及其他高校缺乏最起碼的尊重。
批評 北大不解“契約談判”
王傳濤:向北大申請巨額獎金,是每一位高考狀元的權利。這也是教育公平時代裡學生自主權利的起碼體現,也是市場經濟時代裡最為正常不過的“契約談判”。未錄取的學生與將要錄取這些學生的大學,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哪裡上大學、上什麼專業,在錄取之前,都應當遵循基本的“契約精神”。在契約達成之前,誰都不能污蔑對方是騙子。在落筆簽字之前,誰都有談條件的權利,誰也有退出的權利。
自導:你不給,自然有學校願意給。
同情 北大要努力啊
謝偉鋒:在美國大學中,最高甚至能獲得十多萬美元的助學金。香港的大學,出手也是大方得很!看來在花錢這方面,北大這位中國內地的“地主”,能給出的余糧還是不富裕啊。
濟北南:北大不能再抱著“全國老大”的心態來招生了。北大要想保持“全國老大”的地位,應該在學術上真正有所作為,要讓北大重現歷史上北大的輝煌,讓北大超越香港的那些大學。
點評
不搶狀元,還是搶不到狀元
喬杉:雖然今天北大依然很牛,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港校進入內地招生,無論是北大還是清華,其傳統優勢地位都受到了嚴重挑戰。這些年來,港校越來越受到內地尖子生的青睞,舍北大棄清華選港校,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拿北大、清華的“大本營”北京來說,2004年至2011年共19名狀元中,有逾半達到11人選擇赴港上學。2012年7月6日港大取錄多達21名“省市狀元”,而今年的消息稱,有16位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被港大錄取。
今年北大雖然不公布狀元數量了,卻對外稱,今年招收了最多的各省市高分段學生,其中理科錄取線在16個省市居各高校之首,“文科錄取線幾乎在所有的省份均居榜首”……這難道不是一種自我標榜嗎?難道與“搶狀元”不是異曲同工嗎?也難怪聽到北大說“不搶狀元”,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北大到底是不搶狀元還是搶不到狀元,這個問題可能很難回答,也不太好意思回答。北大稱:“將從被動地依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向主動地發現適合北大培養的優秀學生轉型。”這其實也是一種搶,只是這種搶,更符合教育規律,也更符合公眾期望。
點評
誰寵壞了高考狀元
秦淮客:寵壞高考狀元的恰恰是高校。為了爭搶狀元,不少高校用盡渾身解數,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重賞。圍繞狀元爭奪已不僅是獎金籌碼的增加,而是一場硝煙彌漫的“暗戰”。有的組團登門拜訪,有的不但許諾專業任選、學費減免,還委托當地區委書記做“說客”……前不久媒體報道,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今年增大了獎學金投放力度,更設了最高的90萬獎學金,用以引進吉林省的高考“狀元”……狀元成了香餑餑,各大高校紛紛伸來橄欖枝,在各種利誘下,狀元難免輕飄飄,進而討價還價,實屬正常。
而一些商家消費狀元更是不甘落后,紛紛想出一些奇招、怪招,有的旅店居然把狀元在此住過當成賣點……不遺余力地取悅於狀元,這些孩子不過十七八歲,哪能淡定起來,即便獅子大張口敢於向名校索要獎學金,也並不奇怪。
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其他高校呢?如果高校不先降溫,就別奢望狀元熱降溫。
專題整理 小強 感謝網易網友